近些年制造业在计算机系统的助力下,不断开创制造业的新阶段。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也让国内信息化系统在制造业中变得越来越普及。生产企业特别看重的制造运营管理系统(MOM),已在很多企业得到应用,带来的效益也非常可观。企业对物料物流的管控,对产线生产瓶颈的识别,对产品质量的检测,等等,依靠MOM系统都做到了数据的可靠性和问题诊断实时性的提升。
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化系统,让企业迈向工业4.0的目标?企业在整理经验,也在总结教训。经验不必多说,信息化确实改善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对市场的应变能力。但教训和问题也非常突出。主要的问题是由于技术侧重点的不同,造成有些信息化项目似乎是成功上线,但两三年之后,就跟不上企业变化的脚步,变成一个越来越难以使用的蹩脚系统。本文在此做一些分析。
企业信息化MOM项目自身存在的问题:
专家经过深入分析之后就发现,制造企业的IT部门主要专长是车间网络铺设,设备维护,以及系统运行检修等;很多同事都没有软件编程的背景,最多只能进行一般性软件开发。当像MOM这类大型信息化系统上线后,因业务扩展需要更新功能模块时,IT难以承担系统软件工程师的角色。隐藏在成功项目背后的失败原因就非常清晰:
1.短期效益明显:先进的软件信息系统,解决了企业暂时的生产问题。
2.长期维护困难:企业的IT团队多为硬件工程师,无法承接代码功能开发。
信息化系统的提供商,常常使用最前端的计算机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加上最前沿的软件语言。这些看似非常高科技的系统,却要求有非常优秀的编程能力做支撑。一般的工厂团队都不能胜任。
西门子低代码MOM解决方案:
要解决软件研发和生产制造的无缝连接,避免不同团队在业务理解和软件开发能力的差异,造成信息系统的维护困难,西门子推出低代码MOM,全面支持企业一线的业务人员,在无需传统编程经验的前提下,可以对MOM系统进行已有功能的扩展,或新功能应用的添加,包括界面的设计和数据图形展示。
西门子认为,企业真正对系统的自主可控,是业务人员直接对软件系统进行业务需求的定制;也就是说,生产人员最知道信息系统需要提供给他们怎样的信息;而能够实现这样需求的,就必须应用低代码开发技术。
西门子MOM低代码开发的优势,就是用图形化方式,建立业务的逻辑关系,直接读取产线相关数据,生成相应的系统功能和用户操作界面。过程中无需编写软件代码。这样以来,工厂的IT人员,甚至是生产人员,都能够针对生产环境的变化,进行自主研发。不但保证了MOM系统的维护,而且大大加快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以最符合工作的信息化系统功能,应对挑战。
西门子的低代码MOM系统,提供整套低代码工具,全面支持企业一线的业务人员,建立新的应用程序APP,能够在车间电脑,包括手持终端上应用,方便非计算机背景的业务人员,快速在MOM系统中建立功能。让制造型企业,把握自主可控的生产运营管理系统,使企业信息化迈向一个新台阶。
来源:西家数字化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