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t your password?
Not a member? Register here

中国智慧工厂1.0探索与实践

八月 04, 2017 | Tulip Gu, I-Connect007
中国智慧工厂1.0探索与实践

在此届NEPCON CHINA上,有一个展台非常夺目,标题是大大的“中国智慧工厂1.0”,如何定义这个概念?带着好奇,我们的记者有幸采访到智慧工厂研究院产品总监王书强,且听他的介绍,是否手握解决中国PCB智能化制造的钥匙?

 

记者:PCB的制造过程非常繁复,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企业碰到一些困扰,特别是像挠性板的生产,原来用工人员是非常多的,导致对品质管控存在影响,效率也提高不了,那大家就做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包括单个设备上的自动化,但是国内的企业目前还是没有达到整个生产线智能制造的程度。 

王书强:单机实现自动化现在应该没有问题,但是整条生产线整合起来,产品的质量控制、生产效率不一定能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记者:对,另外国内的板厂几乎都使用ERP系统,但是高低层次有很多,实际应用的效果也并不完全一样。现在有很多的ERP企业在研究工业4.0,期间遇到一些瓶颈,就比如说不同的设备之间接口语言是不一样的,怎么把所有的设备能让他们互相通话,怎么样能够共同在一个平台上对话? 

王书强:我相信这个问题单靠ERP企业是解决不了,或者说单靠任何一个企业都是解决不了的。只有依靠建立在一种合作基础上的智能制造行业组织,比如像我们科技自动化联盟这样的行业组织,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是需要大家在项目合作的同时,考虑标准化。就像您刚才说的,考虑不同的设备,怎么样把语言统一起来。肯定会牵扯到,比如做控制软件,跟做设备嵌入式软件的要有合作。如果说没有这种广泛的合作的话,那一定是一对一的项目。如果是有这种行业组织介入进来的话,我们提倡把解决类似问题做成一个行业标准。比如说这个“柔性电子制造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包含了所有的关于电子制造的通用设备的接口,通用的一些标准模式和标准定义。每一台设备我们最终要给它定义成数字字典里面的一个规范化的模块,这样最终出来的规范化的标准,在所有加入项目开发的联盟企业当中是通用的,不管你是A企业,还是B企业,只要是按照这个协议做好的设备,那在我们的解决方案里,在这条生产线上就是可以通用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这件事,目前来说先组织国内的企业来把这个任务完成。

 

记者:1.0先做出来。 

王书强:对!先做出一个示范。在第一个阶段的时候,像一些国外的大企业,进口的大品牌,可能他们不会感兴趣,但是当我们的标准被国内很多企业采用以后,被客户广泛接受了以后,我相信对他们会是一个触动,会让他们逐渐向我们这个标准靠拢,至少对他们来讲是进入国内市场的一把钥匙。慢慢地我相信我们这样的行业联盟,以及联盟主导制定的标准,会逐渐产生影响。

现在国家的政策上也已经开放了行业组织的标准转化为国标的通道。所以说,我们做的这件事情,也不是单方面的热情,而是得到了相关政策的支持。行业联盟在整个行业发展过程起到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说,对于联盟,我觉得做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

放到中国PCB行业我觉得是一样的,虽然我们现在做的是电子制造行业,会和PCB制造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实现的理念上,在需要打通的系统环节上其实是大同小异的,无非是设备A换成了设备B,它的接口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数据内容会有些差异,但是在标准的定义上,在标准识别上,要做的工作是一样的,对吧?

 

记者:对,但你们现在主要是针对电子制造企业。

王书强:对我们来讲,智慧工厂1.0是我们提出来一个框架模型,它普遍适用于中国现阶段制造行业的现状。在电子制造业是将这一理念转化为了真正落地的并深入实践的应用。对于PCB行业,联盟中有一些企业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可能他们是做了其中的一部分。比如MES这一部分,就是生产制造执行系统,这里面就包含了大量的数据采集。

联盟企业北京亚控科技实施了生益科技的一个案例,去年下半年亚控推出了管控一体化全组态平台KingFusion3.0这么一个版本,也称为可视化组态化MES系统,这个在国内来讲是首创,传统的MES都是针对某一个行业,针对某一个领域由MES厂商去开发,系统体量大,一般价格也比较贵。亚控汇集成了各个行业的典型的应用,他们的特长在于数据采集,在于设备的数据接口,打通设备,就是刚才你关心的那部分内容。同时亚控尝试从数据采集转入管理,解决组态化管理问题。在经过了多次的实践以后,新一代的KingFusion3.0系统颠覆传统MES,软件本身操作极其方便简单,使做自动化技术的人员,也可以开发管理软件;比如设备管理、排产等通过管理模块,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实现,而且价格便宜。

 

记者:那你们在实现联盟的过程当中,是基于什么样的力量可以让他们愿意加入进来?

王书强:我觉得联盟对于企业的吸引力不在于说我们用什么方法去吸引,其实联盟本身并没有做太多的自我推广,而是秉持一种开放的模式。

比如智慧工厂1.0理念在2012年推出,我们就是首先把它开放出来,而不是把它仅作为自己的专有技术。把它向整个制造业,不管是个人专家还是企业,也不管你是联盟内还是联盟外,你只要对此感兴趣。

这个智慧工厂1.0平台是完全开放的,可以说我们建立了第一个互联网模式的集智平台。你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技术点,或者是加入一些具体的工作组去参加其中的开发工作。那这个事情就非常能够吸引人,很多人可能就是由于技术上的一些兴趣参与进来。

当大家进来以后,发现这个理念跟他们自己企业或者自己在行业中奋斗了很多年,正在摸索探究的那个“精髓”很匹配,发现这就是他们真正需要的,最终大家理念一致,于是开始一起为此做出各自的贡献。而不是说大家进来仅仅是通过联盟获取一些利益,这种模式反倒使得联盟就更紧密。联盟成员有共同语言,能够找到互补的或者是对自己特别有价值的东西。

 

记者:然后对于你的推广来说,可能更有帮助,因为成员本身就是在帮你做推广。

王书强:可能也是吧。

 

记者:另外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讨论工业4.0,其实有很多时候说到底工业4.0是什么,其实并不是很清晰的一个概念,到底应该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是工业4.0,特别对我们中国的企业来说,可能我们现在处于2.5到3.0的那个过程当中,那您觉得将此理念在中国企业进行落地的时候,需要进行了一些什么样的改造,或者说如何才能更适合我们中国企业?

王书强:工业4.0真正含义是什么?我觉得十个人可能有十种不同的说法。包括提出这个概念的德国自己的企业界,其实对真正的4.0代表什么?他们的观点也是不一致的,甚至有很多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一些德国中小企业甚至没听说过什么是工业4.0,这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情况。

工业4.0的概念在国内反倒是没听说过的很少,大家好像全都知道,都能说出自己的观点。从科技自动化联盟来讲,我们不敢说摸到工业4.0本质的东西。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跟德国以及其他的制造业发达国家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刚才给出来了一个2.5到3.0,这个我不完全同意。因为中国情况很复杂,有很多企业还处在更低的水平,可能连自动化都还没实现,还是手工在操作;信息化就更别提了,可能还都没有。同时中国又确实有在自动化方面、在信息化方面做得非常超前的企业,甚至超过德国的企业。这样的企业说自己摸透了4.0的真正的内涵,我们没法反驳,因为人家做的确实超前。

工业4.0在德国来讲,它提出的本来就是一个未来10年到20年制造业的发展目标,对德国企业界来讲也是一个探索性的命题。我们提出的中国智慧工厂1.0并没有刻意和4.0做对应,而是说我们在把握制造业的未来趋势的时候,大家的看法在有些方面是一致的。

比如对于设备的这种联网集成,要完成数据的采集以及将来的大数据的挖掘、云计算应用,大家有着一致的意见和看法。包括数据在端到端的,在全生命周期、在企业价值链条上的集成,也是有着非常相似的看法。这种集成将有助于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具体的体现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产品导入的敏捷性,降低能耗。这些目标的达成需要靠什么?需要靠一系列的技术手段,这些手段恰恰就是大家都在关注的点。

所以,我认为不管你说他是工业4.0还是我们说的智慧工厂1.0,在这些方面一定是类似的,或者说大家有着一致的看法。那具体到对于中国的企业更适合于什么呢?那我们的提法是说,要根据行业的发展现状,要根据企业的自身状况,去选择去定义,或者说去探索他自己实现智能制造的这样的一个特殊的,适合他自身的一个路径。

这个路径怎么样去把它挖掘出来?那就需要有专业能力的,需要有跨领域,跨行业的人才帮助梳理。那比较鲜明的观点就是,如果说你是一个单纯的软件公司,或者你是一个单纯的设备供应商,你说能做工业4.0!那我就不太认同,我希望企业在选择合作方的时候最好也有这种态度,因为你的特长不在这个地方,你把你的设备也好,把你的软件也好,加一个4.0标签,就说可以解决智能制造、工业4.0这样的大问题,我认为这里头是存在比较大的误区的,这会误导很多的企业。

在现阶段国内能够把智能制造的脉络梳理清楚,能够给企业提供一个真正可以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可以一步一步的实现,在企业自身的现状水平上,去提高企业的智能化的程度,完成适合自身的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目标的,只有类似我们这种的行业组织,才有可能能够帮助企业做的更好。因为在能力上只有这样的组织才具有这种跨行业的、跨领域的能力特质。同样大家都聚焦到数据,数据到底应该如何挖掘?到底哪些数据对你这个企业是有意义的?我相信也只有这样的行业组织的跨领域的专家才能做到位。

 

记者:那你们和具体的企业合作是如何落地的?如果某个企业有这样的需求,会以什么样的一种形式去合作?

王书强:这也确实是我们跟传统的系统集成商,或者说项目承包商有差异的地方。我们更注重,或者说更强调项目前期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也就是说,当一个企业决定要转型智能制造的时候,其实就是企业战略规划的一个重大调整。我相信不是每个企业都在很早就已经决定要做智能制造,毕竟这是一个比较新的命题,那这里面就牵扯到企业的一个长期战略规划的调整。我们会帮助企业一同去做战略分析,做企业现状的分析,做企业能力测评,这些内容是前期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中最关键的内容。恰恰这些内容是我们的特长,是我们能够提供给客户的独特价值,所以说这部分是收费的服务。

 

记者:以研究院的这个名义去做的是吗?

王书强:研究院来做这个事情。

 

记者:前期的调研以后,接下去如何操作?

王书强:总体的目标确定以后,那我们会和企业一起作为甲方,帮助企业选择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设备方案,采用什么样的自动化系统,采用什么样的信息化系统,这样我们可以把联盟的资源整合进来,因为联盟企业已经符合了相同的联盟标准,我们更多的会优先考虑这样的符合标准的企业。当然也不会排斥联盟外部的企业,当项目技术指标需要的时候。

 

记者:现在已经有实际的这种案例吗?

王书强:案例已经有不少了,像你刚才在这个展位上看到的这些,包括PCB行业的,包括这次主要展示的是电子制造行业的。电子制造比较成熟的像这个案例就非常典型,这是去年开始做的一个项目,现在还在实施当中,已经完成智慧工厂1.0建设高级阶段的一些任务。给客户带来的价值已经非常明显,客户向我们描述,从原来两个月的库存现在已经降低到了两周,库存周转率大幅提高;生产线上的员工,由原来两千人减少了800人左右。

 

记者:希望这些能运用在我们PCB工厂里。

王书强:对,希望通过PCB007中国在线杂志,为我们在PCB行业做一个宣传,智慧工厂1.0对于PCB行业,是有很大借鉴意义的,或者说有很大的导入价值,因为这个行业也是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

 

记者:现在很多地方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

王书强:所以说我们是不是要走绿色制造,是不是能够通过智能制造去解决高污染、高耗能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是我们研究院可以跟咱们行业去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我们也很希望有契机、有机会,大家能够做这样的交流。

 

记者:非常感谢您的介绍。相信对于中国PCB业界人士将是非常好的启示。

本文最初刊登在《PCB007中国线上杂志》7月号,更多关于自动化与智能制造的详细内容,请点击阅读

标签:
#中国智慧工厂1.0  #智慧工厂研究院 

需要寻找PCB供应商?

The PCB List祝您快速简便地找到符合您电子制造要求的印制电路板供应商。拥有超过2000家认证厂商的资料!

  About

IConnect007.com是专注于印制电路板(PCB)、电子制造服务(EMS)和印刷电路板设计行业的实时在线杂志。服务于全球以及中国市场多年,发布了超过100000篇新闻、专业文章,提供行业展会实时在线报道,是电子制造领域的行业资讯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