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消息,全球PCB行业经历了产能从日韩台等国家和地区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过程,PCB产业的转移轨迹最终趋向集中化,中国大陆逐步成为全球第一大PCB制造基地。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PCB行业产值达到327.02亿美元,同比增长10.0%,预计2020年我国PCB行业产值或将达到356亿美元,同比增长5.6%,且其占全球PCB行业总产值的比例已由2000年的8.1%上升至2018年的52.4%。
尤其是在2019年基于新增产能的开出,中国大陆的PCB产值占据全球市场份额将加速扩大。不过,在我国PCB产业在近几年飞速发展过程中,由于PCB行业的生产成本和环保压力逐增,加之承接PCB产业的地方政府给出的招商引资政策具有一定吸引力,也加速了产能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迁移到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中西部城市,如湖北黄石、江西九江、安徽广德、四川遂宁等地。
内迁版图奠定,产能陆续开出
早在2016年,因锂电行业需求爆发,吞食了很多铜箔的产能,导致电子铜箔供不应求,价格快速上涨。与此同时,铜箔也是PCB中覆铜板的核心原料,在上游原材料涨价的压力下,PCB涨价也无可避免。
据数据显示,2016年,铜箔涨价50%-60%,覆铜板涨价40%-50%,PCB涨价5%-15%。
从铜箔到PCB,虽然PCB厂承担的涨价压力已稀释一部分。但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众多中小PCB厂商来说,其承压能力有限。加之此时,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政府招商引资的福利很具有吸引力,我国PCB产业迎来产业转移。
据业内人士透露,2016年,广东地区的PCB厂主要向江西赣州、九江、吉水,湖北黄石、湖南益阳等地转移。
至2017年,大规模的限排从江苏昆山到珠海、上海、深圳等地蔓延。加之2018年初,《环保税》正式开始实施,其排污、排气增税3-5倍,PCB厂商的经营成本急剧上升。
在此背景下,为降低PCB整改对产业链的影响,形成了从华东向华南等渐进的限排整改路线。
彼时,PCB厂商整体涨价幅度也高达20%,产业转移迫在眉睫。
时至今日,历经三年时间,内地的PCB厂呈现百花齐放。上述业内人士透露,作为承接珠三角、长三角PCB产业梯度转移的前沿阵地,从2016年到2019年的江西省已有近百家PCB板厂,从HDI到通孔不等。
其中,江西龙南地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领域高端高值环节,形成了从电子新材料、电子元器件,到覆铜板、多层高密度线路板、SMT、精密部件、OLED,再到智能终端产品的完整电子信息产业链条。
据行业人士透露,在PCB产业内迁的浪潮中,投建工厂从基建到全流程的配置约需要1年半到2年。截至今年,大部分内迁的PCB厂已完成一期投产,仅江西地区已有五成PCB厂商进入投产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即使投产的PCB厂较多,但前3年基本处于亏损中,一些依赖政府补贴的中小企业或将面临洗牌。
业内人士透露,“当前,从深圳转移到内地的PCB厂商中,除了富士康,其他都在亏。”
但不容忽视的是,即使相当一部分内迁的PCB厂商已投产,却未能良好盈利,加之限排和环保高压政策越来越严格,PCB行业正进入了洗牌和并购阶段。
盈利能力承压,进入洗牌期
行业周知,电路板产业转移是一个长期的、深入的过程,在当前的电路板产业环境下,产线的自动化水平和设备投资是重点。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PCB工厂属于重型设备投资企业,大部分内迁的PCB厂商,因其自身实力有限,投资规模在10亿元左右,其基建分为2-3期,第一期基本以3-6亿元的投入标准,实现首批全线生产。
但前期高投入已耗费大量资金,即使完成一期量产的企业,较多还处于亏损状态。
与此同时,随着PCB的价格的持续下降,投资越高端的PCB厂商越亏损,比如中高端的HDI线路板,基本是3-6亿元的基建成本,但投入和产出比仅为50%-60%。
“即使高水平的线路板厂商的投入跟产出能实现1:1,在机械和设备等折旧,及员工成本影响下,PCB厂的前期基本是亏损的”。
除此之外,近几年,国内环保监管愈加严格,尤其是对PCB这种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而言,整顿力度较大,PCB厂商的处境都相对艰难。
“目前很多线路板厂,你感觉它活着,其实已经死了。”业内人士向集微网表示。
如同手机厂商的发展历程,经历过繁盛、巅峰,再进入洗牌,越来越集中化。正处于亏损中的PCB厂的命运,没有品质要求的低端厂商终究会淘汰,中高端产品的厂商或将等待上市公司的收购。
值得关注的是,自2018年下半年到今年年中,PCB行业的并购事件事件相对较多。其中,今年柔性线路板FPC厂被上市企业收购将更多。
特别是贸易摩擦升级,迫使高端产品FPC、IC载板、高频板的国产替代加速,加之5G商用的发展,对PCB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硬板厂商面临转型,进入从硬板到软硬结合的发展阶段,也加速了PCB厂商的洗牌步伐。
来源:集微网